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留言咨询
 
 
返回首页    公司简介    公司新闻    产品展示    留言咨询    联系我们    品质保证    施工现场    施工流程    技术交流
产品分类
站内导航
本站公告 在线订购
行业动态 技术服务
产品研发
联系我们

江苏德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先生
手  机:18118589968
电  话:0516-86268899
Q Q: 1719521826
Q Q: 1955623860
邮  编:221300
网  址:www.jsdeg.com
地  址:睢宁桃岚化工园

当前位置:首页 - - 公司新闻
浅谈如何做好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16-9-5  新闻类别:公司新闻 点击次数:948
 

  做好公路养护工作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基础,搞好养护生产安全管理则是公路养护作业顺利进行的保障。作为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若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效益的关系,不但影响养护工作正常进行,而且影响着单位的和谐有序发展,甚至引发安全责任事故,造成职工人身伤害和单位损失。如何做好公路养护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公路人长期思考的问题和不断探讨的话题。

  一、影响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的因素

  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前提下,全力营造“人便于行、车畅其道”的公路通行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5条规定“道路施工作业或者道路出现损毁,未及时设置警示标志、未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应当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及时设置或者应当及时变更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及时变更,知识通行的人员、车辆及其他财产遭受到损失的,负有相关职责的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35条同时明确规定“道路养护施工单位在道路上进行养护、维修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道路养护施工作业车辆、机械应当安装示警灯,喷涂明显的标志图案,作业时应当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这些法律条文对公路养护生产管理做出了详细和强制约束,界定了公路养护部门的安全责任。可以理解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在养护作业现场出现事故,养护生产单位是否承担责任主要取决于施工下场布置是否规范,是否达到国家哟管法律法规确定的责任要求。

  (一)养护作业人员自身因素

  由于公路养护生产流动性大,施工现场布置相当繁琐,比如修补一个小坑槽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而按照规范要求布置施工现场则需要近一个小时。《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规定“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为公路养护维修祖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等6个区域》。”控制区域长度近千米,需要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施工标志、施工护栏以及安全锥形标好几十块(个),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布置、管护以及完工后的撤除。这样无形中使人产生过于繁琐、小题大做的思想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和厌倦心理,在安全标志布设中“偷工减料”,不按规范布设,埋下安全隐患。

  (二)外部环境因素

  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过往车辆。一般情况下,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作业采取不中断交通施工而此类公路多是双向两车道,混合交通,作业现场一般占用一个车道,造成该断面车流拥挤,公路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一些司机急于赶路,不遵守施工标志要求,甚至强行驶入施工现场穿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而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由于职责所限,对这些车辆根本没有权力强行制止,只能协同路政或交警人员,如果路政或交警人员不在现场时,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只能劝说,无法从根本排除这种不安全因素。

  二、如何做好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管理

  做好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主,以严格规范管理为核心,以养护生产现场安全标志设置为基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加强全员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度。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公路养护安全工作特点,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环节上措施紧跟,过程中严格监管。因此,作为养护生产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关键,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议事日程,经常亲临养护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督查,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教育职工重视安全生产,在单位真正树立全员重视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安全生产深入到每位职工的心中,落实在养护生产的行动中,形成“人人抓安全,个个重视安全”的氛围。以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全员安全责任制是多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真正树立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使每一项工作的细节都以规范的形式形成管理制度,把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养管站、每名职工,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生产工作从上而下,人人有责任。同时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情况,组织全体职工深入细致的进行学习,要让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要让大家全面深刻的理解,不折不扣的执行,要通过制度来约束职工、考核职工、激励职工。切实抓好全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要经常深入一线,切实解决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实。该建立的制度必须规范地建立起来真正用制度来管好队伍,用制度来约束每位职工,把养护安全生产工作变成每个人自觉行为,要求养护生产人员必须按制度规范作业,大限度确保安全生产。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管理水平的基础。必须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转化到“我会安全”,努力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安全,人人防范事故”的安全氛围,使全体职工、全方位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真正提高安全意识,在隐患排除和源头治理上下足功夫,确保养护生产在安全氛围内进行。

  (四)严格按规范布设作业现场。作为公路养护行业必须系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条款,在养护作业中严格遵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要求作业。因为严格遵守这些规程,就会将养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至低,能大限度地确保安全生产。因此,作为一线养护人员在养护作业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现场如何布置?材料如何堆放?车辆怎么行驶?这些工作要让一线养护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作业现场,一定要布置规范,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要求布置。尽量减少作业点和断面,对作业点附近所有病害同时施工。同时,要科学组织施工,加强工序衔接,提高养护效率,尽量减少养护人员在路上的作业时间。

  (五)预防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安全事件的直接方法是在预防上做实文章,只有预防到位了,安全责任事故自然就减少了。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施工标志的摆放检查、着装、施工作业程序、机械车辆安全操作等细节上下功夫,各项养护维修作业区的布置位置和 长度应保证养护维修作业人员、设备和过往车辆的安全;不要怕麻烦、图省事,要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不断东工作中找出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有预见性的处理安全生产隐患,积累经验,不断改进。

  公路养护行业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安全生产始终必须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可以说是一项重大、艰巨、长期、复杂的工作,要抓好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唏嘘要充分了解行业的特点,结合实际,对养护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监督,科学化考核,以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规范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各种安全隐患及早发现、及早处理,确保不发生养护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 每条裂缝的灌注工作应保持连续性,若发现未完全填封的裂缝, [2025/4/12]
  · 加热型密封胶,尤其是橡胶沥青密封胶,在路面裂缝修补中占据 [2025/3/19]
  · 灌缝是裂缝修补中最为常见的方法 [2025/1/12]
  · 加热型密封胶,特别是橡胶沥青密封胶,已成为现今主流的裂缝 [2024/11/20]
  · 根据裂缝的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灌封胶规格,以确保施工效果 [2024/9/12]
  · 对施工路段的交通状况进行评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交通管制 [2024/7/6]
  · 密封胶具有良好的弹性 [2024/4/3]
  · 施工灌料时,灌出的材料平行并略高于路面 1—2mm  [2024/2/21]
  · 施工期间应完成下列操作,以保证有足够数量和规定温充的热熔 [2023/12/15]
  · 橡胶填缝材料是道路伸缩缝中最常用的填缝材料之一 [2023/10/9]
  · 道路施工缝的问题 [2023/5/13]
  · 路面裂缝修补、填缝料更换施工要求 [2023/3/20]
  · 缩缝填缝可采用常温施工方式或热施工方式 [2023/2/22]
  · 路面灌缝胶特点 [2022/12/23]
  · 挡土墙施工注意事项 [2022/10/16]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2 江苏德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18118589968   电话:0516-86268899 
 QQ:1719521826  1955623860
 旺旺号:jsdeg
   地址:睢宁桃岚化工园  All Rights Reserved.
你是第2559901位访客 
苏ICP备1501788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beian.gov.cn/

苏公网安备 320324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