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属于碱性物质, 会与雨水 (弱酸性) 、二氧化碳等发生中和反应, 长期的侵蚀会造成混凝土疏松、失去强度, 从而缩短使用寿命;同时, 雨水也会逐渐渗透腐蚀钢筋, 使其受力性能受损;
2) 混凝土本身属于多孔物质, 表面吸水率高, 吸水后颜色变化较大;长期的紫外线照射, 会导致混凝土老化, 颜色变黄。
因此, 保护剂施工是清水混凝土必不可少的一道施工工序, 起到保护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维持混凝土外观稳定的作用。涂刷了保护剂的混凝土吸水率基本为零。
保护剂材料的选择, 应着重关注其渗透性能、抗紫外线性能、抗酸碱侵蚀性能、表干时间和固化时间, 用于室内时, 还应关注其VOC及甲醛释放量。
保护剂施工环境温度以0~28℃为宜, 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保护剂中水分蒸发过快, 影响保护剂的渗透作用;环境温度过低会使混凝土保护剂无法固化, 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一般施工后6 h以内, 环境温度不可低于0℃。雨、雾、露、大风等天气不宜进行混凝土保护剂施工。
保护剂施工的混凝土基材应清理干净, 可用细砂纸适当打磨, 但不可破坏混凝土的自然光泽;施工前混凝土表面应适当润湿, 以利于保护剂的渗透, 但不可留有明水。
喷涂施工应根据混凝土保护剂说明书选择喷枪的喷涂压力、流量以及喷涂距离, 一般以40~50 cm为宜,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滚涂和刷涂施工, 应选择较细、较软的滚刷, 避免混凝土表面留下滚刷痕迹。保护剂应多次分层涂刷, 不可一次涂刷过厚, 避免产生流挂现象, 影响防护作用和外观效果。
3 结语
优秀的清水混凝土建筑, 应通过精细的施工管控以及周密的后期防护, 尽量避免混凝土的缺陷和损伤;而修复和防护工作, 作为清水混凝土后一道工序, 更应做到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