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系减水剂对胶结材料的适应性问题
工程应用中表现为,不同水泥,不用粉煤灰聚羧酸系高减水剂也有适应性问题,尤其是对粉煤灰更为“挑剔”,而磨细矿粉适应性要好一些。
水泥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于:不同品种水泥,聚羧酸系高减水剂的饱和和点有很大差别,举例;盾石水泥掺1.%时(20%浓度)效果就很好,而前景水泥掺则需掺1.2%。而且在混凝土饱和点附近变化十分明显,例如前景水泥在掺1.0%到1.1%时变化均不明显,只有加到1.2%,才表现出较好的状态,一旦超过1.2%时又会很快泌水,对掺量变化很敏感,因此对不同水泥找饱和点十分重要。但是往往遇到这种情况;使用方根据资料介绍,规定只准掺1.0%,在此掺量下如果选用的水泥适应性不好,外加剂提供方则很难办,采用复配的办法往往收效甚微。
聚羧酸系高减水剂与粉煤灰也有适应性问题,一级灰适应性好,二、三级灰不适应情况较多,此时即使加大聚羧酸的掺量效果也不明显。究竟是粉煤灰中的哪些成分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常常是某一种水泥或粉煤灰对外加剂适应性不好时,当你换另外一种外加剂仍不能完全满意。终可能还得更换胶凝材料,但是有些不明就理的用户往往怀疑是外加剂品质性能不好,这就有失公平了。